※在讀此篇文章之前,建議先行走過「恐怖頭盔」內的迷宮,看看你/妳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出口。※
(一) 前言
每 一部文學作品,解讀的方式絕對不只一種,這也是文學的迷人所在。曾有位朋友說,讀者對作品的解讀,難免受自身主觀經驗和偏見的影響。這話只是道出事實,沒 有對錯的批判意味。反過來想,正因為每人經驗跟偏見不同,所以與他人分享心得才益顯重要,因為在交流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機會走出自己的視角,去看看別人 擁有的是怎樣的一片藍天。
想要提筆寫這篇文章,主要是覺得這本書真的很有趣。當然,這篇文章絕對不是解讀/碼「恐怖頭盔」唯一的版本,只是希望提供大家了解這部作品的一個方向,也希望大家不藏私,在跟隨我們一起探索書中迷宮的同時,也跟我們分享自己的看法。
論 內容,「恐怖頭盔」一書其實是作者佩列文探討「意識」這個主題的延伸,不過佩氏的作品在國內的譯本目前只有「人蟲變」(遠流出版)一書,因此國內讀者對他 的熟悉度並不高,對他聚焦探討的主題也頗為陌生。論形式,這本以網路上聊天方式手法寫就的小說,佩氏雖不是原創者,但令人意外的是,這樣的形式搭配作者作 品中一貫的核心主題,卻形成了完美的結合,有如甜甜圈搭配咖啡,讓人垂涎,也像渾然天成的美景,讓人驚豔。
(二) 情節
8位 主角不知何故於陌生的房間醒來,他們所在的房間都一模一樣,但是卻不知道自己身於何處,也不知道彼此位於何處。他們只能透過房間內的螢幕跟鍵盤交談,而這 個看似網路聊天室的連結是封閉的,因為除了彼此對談之外,他們無法連結到其他網站。螢幕上出現的名字也是螢幕上自動秀出來的,不是他們自己選擇的。在聊天 的過程中,透過主角之一艾芮安娜的夢境,他們漸漸了解到自己是落入了古希臘神話中米諾陶所在的迷宮,於是他們開始猜測米諾陶是否位於他們中間,同時等待著 鐵修斯來解救他們。另外,在艾芮安娜的夢中,他們知道米諾陶的頭上戴著恐怖頭盔,這個恐怖頭盔是操縱他們命運的機器,也是產生這部機器的心靈意識。
故 事的開頭帶有點懸疑的味道,主角們在交談的過程中,試圖定位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和面對的狀況,當他們開始探究自己門外的迷宮時,謎團卻不但沒有解開,事情發 展反而愈發蹊蹺,讓人更急欲深入迷宮,一探究竟。因此,說這本書是懸疑版的米諾陶與鐵修斯神話似乎並不為過。只不過,懸疑終究有盡時,這部作品的結尾並沒 有明確地揭底,結尾就端靠各位讀者的想像力去解釋了。
(三) 人物
在 評論文章中,佩氏的作品風格屢屢被歸類為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作家的原則,簡單歸納以往老師課堂上的講解,就是他們認為該寫的東西已經都被寫完、寫透 了,因此現代作家能做的,便是把過往的文本拿來當遊戲的素材。經典作品的文本好比各色各樣的黏土,現代作家不過是拿這些黏土,塑造出奇形怪狀的成品罷了, 其本質是不變的。雖然佩氏每每在訪問中堅決撇清自己與後現代主義的關係,但是他作品中確實存在著高度的遊戲成分,因此難免讓人認為事實勝於雄辯。
在 俄文原版作品中,「恐怖頭盔」一書中人物的姓名都是以拉丁文寫就,惟考慮到在內文中採用原文姓名,會造成中文讀者閱讀時的隔閡感,故改採在中文譯本前附上 拉丁字母原名和中文譯名對照。在進入迷宮之前,建議各位讀者拿起一隻筆,將書中人物的原文姓名標示在中文譯名旁,因為在這些字母中,隱含著解讀這本書的關 鍵。書中主角的名字並不是由主角們自己挑選的,而是交談中自動於螢幕上顯示出來的。在這種情況下,讀者們不妨思考一下:到底所謂的「監控者」係依據每位主 角的特性為他們取名稱,還是主角們依據自己被分配到的名稱而進行思考?
8位主角姓名如下:
1. Organizm (-: →有機人(-:
2. Romeo-y-Cohiba →羅密歐-y-克伊巴
3. Nustscraker →胡桃鉗
4. Monstradamus → 大巨獸、大怪獸
5. Aridna → 艾芮安娜
6.IsoldA → 伊索靼
7. UGLI 666 → 醜人666
8. Sartrik → 煞特瑞克
以下試著探究每個主角姓名所反映的特性:
(1) Organizm (-: →有機人(-:
Organizm的意思為「生物」,即有生命的個體。書中有機人的個性較為粗線條,是個快活的角色。
(2) Romeo-y-Cohiba →羅密歐-y-克伊巴
羅密歐是莎士比亞著名愛情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男主人翁,但是佩氏讓這位人物後面拖著一個60年代問世的著名古巴雪茄品牌Cohiba,有點像看到美人魚穿長褲套裝一樣,令人感到些許錯愕。不過羅密歐-y-克伊巴也確實有著莎士比亞筆下主角的浪漫情懷,只不過他追求的對象不是茱麗葉,而是伊索靼。
(3) Nutscraker →胡桃鉗
胡桃鉗是個喜歡挖苦嘲弄的政治科學技師。事實上,胡桃鉗的正確拼法是Nutcraker(中間沒有s)。如果把Nutscraker拆開來,就變成Nuts跟Craker。不知道佩氏的Nuts純粹是nut(堅果)的複數,還是英文俚語中「瘋子」的意思。Cracker本身亦有胡桃鉗的意思,也指破碎器。Nuts-cracker是代表把一堆堅果壓碎呢,還是把腦中的瘋人打碎呢?就隨各位天馬行空解讀了。
(4) Monstradamus → 大巨獸、大怪獸
大巨獸在所有主角當中是書卷氣最重的一位,也比較善於邏輯性分析。他的名字當是由Monster和Nostradamus兩字合併而成。Monster在英文裡為「怪獸」﹔Nostradamus則為16世紀法國一位預言先知,有研究者從他的預言集『百詩篇』中,看到對諸如法國大革命、希特勒崛起等歷史事件,以及飛機、原子彈等重要發明的預言。許多主角認為大巨獸就是米諾陶,或許是下意識中受潛藏在名字中的monster影響?
(5)Aridna → 艾芮安娜
艾 芮安娜既神秘又我行我素,她是唯一來自古希臘神話在書中與其他角色有所互動的人物。在神話中,她在鐵修斯進入迷宮前,給了他一個線團,讓他沿路放線,幫助 他在殺死米諾陶之後,沿線找到出口。艾芮安娜在書中情節擔任的正是領線人的角色,主角們正是透過她敘述自己的夢境,猜到自己是落到了古代希臘的迷宮。她的 夢境也為他們自身現況的討論開啟了多種可能性。她像是「恐怖頭盔」中的導覽員,只不過這位導覽員不會有問必答,而是透過許多隱晦的方式指點方向。
(6)IsoldA → 伊索靼
伊索靼是中世紀著名愛情悲劇「崔斯坦與伊索靼」(Tristan und Isolde) 中的女主角。這個愛情悲劇有諸多版本,大意是英國騎士崔斯坦在護送愛爾蘭公主伊索靼前去許配給英格蘭國王馬克的途中,因為彼此心生愛慕,故意欲共同服毒了 斷,卻誤服了愛情的藥酒,讓兩人深陷愛情的泥沼,無可自拔,最後愛情以男女主角的死亡收場。在「恐怖頭盔」中,伊索靼遇上的不是崔斯坦,卻是羅密歐,是不 是跟國語歌曲『羅密歐與祝英台』有異曲同工之妙呢?我想,這樣的洗牌調位並不是要讀/聽者真的去想像這些角色交錯談戀愛的樣子,最終目的應是讓讀者聽到這 些人物姓名時,心裡迴盪起對這幾齣愛情悲劇相似的深沉共鳴。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是IsoldA中的I跟A是大寫,如果拆開來看,變成I sold A(我出賣了A)。這個A代表什麼,恐怕就要靠各位豐富的聯想了。
(7)UGLI 666 → 醜人666
醜人666是佩氏文字遊戲的一個顯例。UGLI這個字的發音讓人聯想到英文的ugly(醜陋的、邪惡的),666在聖經中則是代表魔鬼的數字,因此兩字唸下來,便隱含有醜陋/邪惡魔鬼的意思。從對話中判斷,醜人666是個虔誠的宗教信仰者,名字似乎便點出了她思想關切重心所在。在故事裡,有機人對UGLI的解釋是「通用邏輯閘」(Universal Gate for Logic Implementation)一詞的縮寫,不過是文字的另一個遊戲點。
(8)Sartrik → 煞特瑞克
這位從頭到尾都醉醺醺、隨時想作嘔的主角,到最後都不曾徹底清醒。這位主角在書中代表的角色很有意思,稍後再行討論。
(四) 文字遊戲與象徵、手法與結構
佩列文本身對象徵有深厚的興趣,因此他的作品中往往運用許多象徵,在「恐怖頭盔」中亦不例外,加上處處隱藏的文字遊戲,只要閉著眼往書中一點,便可以就點到的字所象徵的意義或隱含的遊戲成分進行分析、討論,不斷延伸,交織成一片讓人眼花撩亂的羅網。
讓 我們先來看看「恐怖頭盔」這個書名代表的原始意義。根據歐洲北方的傳說,擁有『恐怖頭盔』,便有能力讓敵人內心產生極度的恐懼,並且讓擁有頭盔的人擁有其 他神奇的魔力。另外,『恐怖頭盔』係以古愛爾蘭的盧恩字母中分岔的十字架(類似星星)的符號為代表,無怪乎一開始,主角們便發現房間浴室裡的衛浴用品包裝 和衛生紙上都印著像書中註腳符號的小星星標誌,『恐怖頭盔』其實早就潛藏在他們周遭,只是他們還不了解罷了。另外,書中小矮人提到他們的主人米諾陶的另一 個稱呼是亞斯特力斯克(Asterisk)。Asterisk原意是星號或星狀物的意思,和拉丁文中的「星星」(asterius)發音也很相似。佩氏便巧妙地把代表『恐怖頭盔』的星狀符號化成種種變形,隱藏在文中,也巧妙地在『米諾陶』與『恐怖頭盔』間劃上了等號。
當 文本中出現註腳符號時,通常是用來解釋文內不清楚的地方,艾芮安娜在作品中發揮的正是這種作用。另外,文中有許多拉丁文、古代的象徵、晦澀的專有名詞都需 要註解,就像註腳的符號被安插在文本中,因此至始至終,讀者與主角們根本無法擺脫亞斯特力斯克(即米諾陶,即恐怖頭盔)。
夢 中的引線人,艾芮安娜,係利用述說夢境來達到引導的功能。在許多小說中,會利用所謂的夢境作為事件或主角思緒標的的象徵,「恐怖頭盔」裡的夢境則是主角們 解謎的重要依據。艾芮安娜敘述的夢中事件或有缺乏連貫,甚或不合理之處,但這點完全不需要解釋,因為夢境中根本不存在一般人理解的邏輯。而她夢中不時出現 的兩位小矮人可能象徵米諾陶頭上的兩隻角,就像醜人666遇到的兩位神甫、艾芮安娜在鏡中看到的兩朵鈴蘭一樣,都是雙角的化身。
希臘神話中的迷宮,在小說中以不同的規模形式出現,最小從文中提到的羅馬聖塔瑪麗亞迪特拉斯達薇拉教堂【131】和普瓦捷教堂【133】開始,再來是主角們門外的迷宮,最後是文本本身建構的迷宮。
在對話中,每當主角們罵髒話或表明自己的職業、年紀等個人資料時,螢幕上便會出現XXX替代這些字句,等於將主角的基本資訊給抹去了,讓讀者無法對他們產生立即又清楚的概念。而每位主角門外的迷宮,跟他們的姓名一樣,可以視為是他們潛意識的實際體現,在某種程度上代替了那些被抹去的資訊。以下我們來看看各個角色門外的迷宮:
1. Organizm (-: →有機人(-:
漆成磚塊圖案的夾板牆壁做成的隔間,「螢幕保護程式」的實體。隔間的中心點牆上寫著「OGL」,裡頭有張椅子,椅子前有面鏡子。有機人說他自己曾在XXX.com作過事,顯然他的職業與網際網路脫不了關係,因此他們外有這樣的迷宮,恰反映出他的職業性質。
2. Romeo-y-Cohiba →羅密歐-y-克伊巴
灌木迷宮,迷宮中有棟建築物,建築物裡頭牆上有幅少女壁畫,畫有個神秘的孔洞。他的迷宮跟伊索靼的迷宮有許多相似之處,造成了他們以為彼此緊鄰的假象。我有點懷疑,這是佩氏的玩笑之一。這兩大愛情悲劇中的男女主角以為自己找到的是彼此的男/女伴侶,結果根本是跑錯劇場了。他們的茱麗葉與崔斯坦可能正在某個戲院後台痴痴等著對手主角的出現呢。
3. Nutscraker →胡桃鉗
蒙 太奇式的房間,牆上有張讓人聯想到「帕夫洛夫的狗」的海報,還有某個節目的數位錄影帶,影帶中許多人紛紛對米諾陶發表和迷宮意見,最後,套用胡桃鉗的話, 「問題全部歸結到向右轉幾次、向左轉幾次,以及左右轉的順序排列。」如果各位還記得,胡桃鉗的專業是善於利用各種技術,影響「盔人」的決定。而這些看似自 由選擇的,其實都只是假象,就像在這座沒有出口的迷宮中,無論如何轉彎,結局是早就計畫好的。個人表達主張論述,就跟政治科學技師操控政治的手法一樣,看 似給大眾多種選擇的機會,但隱含的內定選擇應該只有一種吧?
4. Monstradamus → 大巨獸、大怪獸
幾公尺長的走道,走道盡頭的牆上有塗鴉,塗鴉下方有張桌子、板凳,桌上擺著空白的紙張、一枝鉛筆和一把裝著一發子彈的手槍。這樣詭異的迷宮,似乎帶點哲學的意味,很符合大巨獸的思維方式。
5. Aridna → 艾芮安娜
一間舒適的房間,正適合必須用夢領路的艾芮安娜。
6. IsoldA → 伊索靼
有林蔭道路的公園,公園裡有不同雕像的噴泉(烏龜與兔子、烏鴉與狐狸、蛇和箭豬)。迷宮中有座陳列館的建築,裡頭也有幅汽車的壁畫,同樣有個神秘的孔洞。
7. UGLI 666 → 醜人666
擺滿長椅的歌德式的教堂,地上有藍色大理石鋪成的迷宮,還有兩位向她開示的神甫。醜人原本就是信仰篤定的人,因此在他門外出現教堂,應當不是意料外之事。
8. Sartrik → 煞特瑞克
兩冰箱滿滿的啤酒。對這位從頭到尾醉茫茫的主角,似乎沒有更適合的迷宮了。
(五) 主題
前面已經提過,佩列文的作品中,經常討論著「意識」這個主題。根據網路國語辭典的解釋,意識係「泛指一切精神活動。如知覺、記憶、想像等皆屬之」。作家試著用種種方法,去捕捉、解釋何謂『意識』?他討論這個主題最著名的小說便是「夏伯陽與虛空」(Чапаев и Путота/Clay Machine-Gun), 裡頭的辯證方式很有「莊周夢蝶」的味道。(「莊周夢蝶」為道教掌故,典出自『莊子.齊物論』。記載莊子夢見自己化成翩翩飛舞的蝴蝶,卻忘了自己是莊周;等 他醒來之後,又覺得自己是莊周。到底是莊周作夢化成蝴蝶,還是蝴蝶作夢化成莊周?在道家看來,無論莊周或蝴蝶,其實不需進行人為的彼此區分,讓思維處於物 我一體的狀態,彼此無區分,大道就在心中。)只不過佩氏的結論,並不甚符合道家所謂的大道,人並非因此獲得絕對的自由,反而落入了一種讓人有點茫茫然又惆 悵的虛空。這「空」也不似佛教的四大皆空,要我們了知物質世界的虛幻不實而反觀自照,求心靈的財富,精神上的幸福。佩氏的空似乎比較像探索意識的死胡同, 尚未找到最終有意義的出口。這點倒是很符合後現代小說的特點,即作品並不需要承載任何道德上的意義或社會理想。
在本文開頭時,便已經請各位讀者將主角們的拉丁文姓名添在譯名旁,或許細心的讀者已經發現,在第227頁的時候,所有主角的名字串連起來,恰好形成MINOTAUR(米 諾陶)這個字!這時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所有這些主角都是米諾陶,也就是恐怖頭盔的一部份。他們的對話,其實都是在同一個腦子裡產生的,他們代表的正是一 個人思維的多個面向,湊成整體,便代表了一個完整的「我」。佩氏利用「恐怖頭盔」作品中的形式,為探討「意識」這一主題找到一拍即合的表現手法。
「恐 怖頭盔」中沒有傳統理解中所謂的主角,每個角色擔負的地位都一樣重要,他們的整體對話構成情節的主幹,正符合了他們代表「主」角(米諾陶或鐵修斯)不同面 向思維的目的,因為他們都是隸屬主角意識的一部份。這也是為什麼各個角色們無法同時發言,因為由同一個主體產生的他們,只能依循「我說故我在」的原則出 現;而且唯有他們綜合成整體,才能成為米諾陶存在的證明。只不過主角們一開始並未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認為自己處於這陌生的環境,是有人在開他們玩笑,即所 謂「監控者」搞的鬼,因此大怪獸才會說:「不管怎樣,我認為我們的主人可是幽默感十足。」【46】
另外一個證明多位主角只是思維的多面向出現在他們發現自己在螢幕上打的字都沒有拼字錯誤,緊接著卻出現一連串錯字的時刻。【49-50】 或許各位有過這樣的經驗,例如端湯的時候,倘若沒有刻意提醒自己不要將湯打翻,自然地將湯端到目的地,通常不會出紕漏;但是當你刻意提醒自己不能把湯打翻 時,將湯打翻的機率卻往往提高許多。這就好像我們常常下意識做出許多尋常的動作,一旦我們開始意識到這個動作,對其產生質疑後,便無法如常地去執行一般。 所以當主角發現他們沒有拼錯字時,就好比他們發現所謂「潛意識」層的存在,開始提出質疑卻不自知,也因此開始不明就裡地犯錯。
在 改編成劇場版的「恐怖頭盔」中,主角們在重新蛻變為米諾薩之後,燈光黯淡,接著出現了一陣嬰兒的啼哭。導演對此作品的解讀,是這整部小說描述的是一個人在 出生之前,其性格中多個面像互相激盪、調和的過程,新生兒便是其中所有的角色組成的,這概念與所有角色構成米諾陶整體思緒的解讀可說殊途同歸。
本書還探討了另一個有趣的主題,就是讀者與閱讀的關係。當我們閱讀一本小說時,常常將自己等同於書中的主角,隨之進入小說的情境中。在「恐怖頭盔」中,煞特瑞克說道:「你們所有人都不過是影子,而我是唯一活生生的人。」【197】我們可以將他視為一開始冷眼旁觀的讀者,拒絕進入小說鋪設的情節之中。但是到了最後,當MINOTAUR變成MINOSAUR之後,他也被「同化」、被拉進了情節之中,鐵修斯則像個頓時清醒的讀者,自書中逃跑了。這樣的轉換,似乎也象徵著讀者閱讀的過程。
這本書的開頭寫道:「我要建造一座迷宮,好讓自己和想來尋找我的人迷失其中。」關於句中的『我』,可以有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這個「我」是指米諾斯(Minos), 即建造了迷宮,將米諾陶禁錮其中的父親﹔這個「我」也可能是作者,文本便是他的迷宮,讀者必須在其中找出作者隱藏在何處﹔我認為這個「我」也可能是讀者本 身,當我們在讀這本書時,就像戴上了恐怖頭盔,開始建造自己的迷宮。在自身尚未自「閱讀」這個過程中抽離時,我們都是迷失在其中的「我」。
這 部作品係改寫古希臘「米諾陶與鐵修斯」的神話,但是內容其實跟原本的神話的牽扯並不多。除了保留艾芮安娜、米諾陶跟鐵修斯這幾位主要角色的姓名之外,他們 實際上跟原來的角色並沒有多大的共通點。迷宮則是隱藏在曲折的文本之中,還有每個主角門外的迷宮是古希臘小型迷宮的變形體現。在這部作品中,追根究底,米 諾陶便是戴了頭盔的鐵修斯,在故事的結尾,鐵修斯明白了這層道理,因此他將頭盔脫掉了(或是根本沒戴上),這無異是殺了米諾陶,因為卸下頭盔(或是拒絕戴 上頭盔)都是阻撓米諾陶出現的唯一方式。或許恐怖頭盔象徵的是每個人心中害怕的事物,一旦你明瞭害怕的根源來自自己心中,必能克服它(摘下頭盔),擺脫恐 懼(米諾陶這隻怪獸)的糾纏。
後 現代主義跟網際網路一樣,擦去了讀者與創作者間的界線。尤其是部落格興起之後,每個人都在讀,每個人都在寫,讀者與作者的身分不再徑渭分明。「恐怖頭盔」 改編成的劇場版本中,台上演員演出的同時,台下的觀眾可以利用面前電腦上的聊天室,與其他觀眾交換意見,建造自己的迷宮。這樣的表現手法正是抹去讀/觀者 與作/導者間界線的顯例。在讀此書的同時,每個人不也順應著自己的理解,遊走在各自建造而出的各色迷宮之中嗎?
以 上的解讀/碼是閱讀多篇文章之後,再綜合自己想法整理出來的。不過筆者畢竟非學者,解讀中有許多力有不殆之處,惟在此要提醒大家的是,不必抱持啃聖書、窮 考究這樣於嚴肅的態度去讀這本書(或是任一本書)。讀完了,有自己的看法很好,沒有,也很好,因為那也是看法的一種。如果依照佩氏在書中的遊戲規則,萬物 都來自「無」,那麼,所有看法正是從沒有看法衍生出來的,所以闔上書後,腦中沒有浮現特殊想法,也挺符合作者的遊戲規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